1 ) 都市中的星光
影片一开场,你已置身于纽约的一间小酒吧中,毫无铺垫。这里有喁喁的低语、酒杯交错的脆响、昏暗又温和的灯光,当然,还有音乐:简单纯净的人声,清新流畅的吉他,仅此而已。但当这一切汇集在一起,当伤感、甜蜜、温柔的歌声被唱响,当爱情、梦想、孤独化成配着音乐的词句,当你看着大银幕上的这部电影《再次出发》,你会觉得:再失意的人生也都应该并已经得到了祝福。
看惯了3D的恐龙从侏罗纪跳到现在的乐园中撒欢奔跑,看惯了超级英雄互拼超能力对抗邪恶,看惯了飞车、爆炸、香艳美女、迪拜美景以及衣冠楚楚的男女用非人的语言谈论着毒品、金钱、军火、托拉斯公司的股票,反而你会觉得《再次出发》才真是应了IMAX那句宣传词:不是看电影,而是走进电影。
没错,《再次出发》几乎就是导演约翰·卡尼前一部佳作《曾经》的加强版。它和《曾经》一样也是一部成本不高的独立电影。但你会发现,这样的电影在大银幕上看居然能获得比商业大片更美妙的观影体验:完全浸润、融入到电影之中,让那些街景、角色、音乐如同环绕在你身边——这是可以让我们以心和旋律来跟随的一段人生,尽管毫无惊险刺激的高潮场面,却让你全情投入,与主人公呼吸与共,随着影片中的旋律在脑海中轻声哼唱,时而微笑,时而叹息。
约翰·卡尼拍过三部很出色的电影:《叛逆边缘》、《曾经》和《再次出发》,里面都有极其好听的音乐,都在讲述一种随心随性的生活态度。《叛逆边缘》就是一首另类摇滚,就像其OST里用到的碎瓜乐队的调调,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纠结、绝望;《曾经》是爱尔兰民谣风,有些不羁,更多是现代都市中的孤独、寻找、伤痛以及爱的错失;到了《再次出发》,场景搬到纽约,影片更像一首流行民谣,甚至还混杂着爵士、摇滚、嘻哈、放克等各种味道,像一盘Mix的磁带,所有歌的共同点就是清新、温暖、动人,略显甜腻但绝无刻奇(Kitsch)。
和《曾经》一样,《再次出发》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不过是个失落颓唐的音乐制作人重新找到自己的缪斯,两人共同制作新专辑,用音乐疗伤,最终成功的故事。影片以音乐代替情节作为线索推动故事发展,用音乐带出的情绪引导观众,每首歌都精巧地与情节发展、角色心态融合在一起。情节叙事上的极简化并没有使影片显得空洞乏味,你很容易投入故事,随着细腻的感觉流动向前,不会有“电影就是个大MV”的想法。比如影片一开头就很大胆地在长时间叙事后忽然闪回,接着又是一次闪回,从三个角度将男女主角在酒吧中以歌相遇,从心出发的情节交待得清楚透彻。
既然不同于一般商业片,《再次出发》看的就不是场面和高潮情节,而是音乐带来的感受——通过一些非常精妙的段落传达出来:在酒吧中,丹听着格蕾塔的吉他伴奏清唱,想象出各种配器加入,让音乐以一种立体化、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有趣有料;格蕾塔听了几句男友戴夫的新歌,看着他的眼睛,没有一句话,忽然扇了他一记耳光,问他歌是写给谁的?真是所谓音乐传情,心都在里面,藏也藏不住;凑起来的乐队在小巷、屋顶录音,伴着周围的城市杂音,甚至怒吼、警笛声,愈发显得怡然自得,让你觉得这些曲调都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还有结尾时,格蕾塔看着台上的前男友以她建议的方式唱着主题曲“迷失的群星”(Lost Stars),她却没有应邀上台,只在出口处站着看着,然后悄然离去……
《再次出发》中一切都像片中的歌曲,清清的、淡淡的、柔柔的,些许浓烈的东西都在音乐底下,需要像品酒一样自己咂摸。好比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让你说不清是爱情?是友情?是相互欣赏?相互吸引?相互同情?两人兜兜转转,共谱心曲,却绝不谈情,一次回到屋中似乎会发生什么,却被小胖子撞破机会;两人如《罗马假日》中的派克和赫本一样牵手逛街,听着各自手机中的歌单,望着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却没有在音乐与夜色中亲吻……结尾时,录完专辑的两人将要分别,格蕾塔定定地看着丹,感觉像持续了十几秒钟,最后只是淡然走开。
就像主题曲“迷失的群星”歌词中写的“我们是否都是迷失的群星?依旧试图把黑暗照亮?”每个都市里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孤独、迷茫、无力,想找到温暖、找到依靠,最关键的:找到生活的目标和动力。那么抬起头来,看看都市里的星光,听听美妙的音乐,你会觉得,再失意的人生也都应该并已经得到了祝福。
2 ) 曲库不同,如何在一起
begin again里有一个的场景,音乐制作人丹和kk使用着分频器听着kk手机中的曲库,漫步在纽约的街头,私以为这是电影中最浪漫的一幕了。
begin again是导演又一部“好听的电影”,相信这一部的OST依旧会如同once一样受到不少人追捧,上一部讲的是对音乐的梦想,而这一部则放在了对音乐的态度,是选择民谣还是流行,是选择小众还是大众,是选择免费还是付费。这是每个人对音乐都会有的态度,其实都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有喜好之别而已。
所以当kk听着前男友的新专辑时,听到自己的歌被改编成流行,分别就已经是注定的了,当前男友享受的站在聚光灯前时,她就已经知道这是不属于她的音乐了,最后选择转身离去。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音乐了,好听的音乐也是数不胜数,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像丹那样脑补出强大的编曲、配乐,也不会像kk一样仅仅听一首歌就能知道男友出轨,我们只是普通的大多数,但是我们也期望有那么一刻能够在喜欢的人的手机里听到自己喜爱的歌曲,至于歌曲是民谣、摇滚还是流行,小众还是大众,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永远都是和你听歌的那个人。
3 ) 老女孩之歌
应该是一类人很爱,一类人不屑的电影吧。剧情totally cliche,中年危机男遇见文艺失意女,因为对音乐的那份执着产生共鸣,发乎情止乎礼,最后温暖励志大结局。是你无聊周末不知道干什么时会loop一遍又一遍的鸡汤电影。
可我相信绝对有相当一部分姑娘很有代入感的是不是!!来来,挥起你们的小手让我统计下人数!主要有赖于女主角的设定真是太精准了:
文青,穿碎花棉布裙子,大都市漂,唱小清新,虽然没多少钱,但是有逼格的。纯真,不势力眼,没架子,有不成功的感情经历,她虽然年纪一大把了,但是本质上还是个女孩呀!没错,就是老女孩!
因为是老女孩,才会在热舞的潮男潮女中穿着棉布裙听着老掉牙舞曲自嗨,比起跟上流行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因为是老女孩,才会对小自己一轮的中二少女也能平等对待,对街边卖唱的胖子和住别墅的有钱明星一视同仁,身份地位阻止不了灵魂交流;因为是老女孩,会在有钱前男友浪子回头后选择离开,心灵同步才是她真正的追求。没错,就是老土、固执又矫情呀!
我天,这不就是豆瓣主要受众群吗,我敢说随便拎出两个资深豆瓣姑娘都能找到以上特质。只要任何一个男人暂时愿意去倾听她内心世界,就像影片里男主用个分滤器(那东西叫啥来着就是能插两个耳机的),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不花钱也能泡到的姑娘!
所以说结局也算理所应当的:纯真的老女孩是不会去做破坏人家庭的挫事的,也不会和心灵已经不一致的前男友复合,更不可能上了资本主义的当所以专辑放网上才卖一块钱。
可是,如果换个人来讲这个故事会怎么样。比如男主对女主真情告白那段,“两个人维持18年婚姻很难,我老婆爱上了另外一有妇之夫又被玩弄了blabla”,你信不信,如果让不加v木老师分析,她绝对会说:“你肯定平时就沉浸在你那些没人听的音乐里吧,事业不成功,不教育女儿也不顾妻子的心灵世界,所以女儿叛逆妻子出轨,你现在不弥补错误还想靠着悲惨故事骗小女孩,脏!”,如果换个中国逼格过高的导演来拍,比如李玉,肯定会让女主的北漂梦破碎回老家嫁人结束。
好在导演的野心只是熬一锅美味鸡汤,不是什么大补中药。女主的歌最终大卖,男主也和老婆重修旧好,美好的结局收尾。
在我看来最棒的不是结局,而是女主短信留言前男友那段。本以为她会大骂男主f****off之类。女主只是轻描淡写地唱了一首歌。是呀,这时导演想表达的主题渐渐清晰起来:爱的时候全情投入,爱消失的时候,也会维持姿态。这才是真正的老女孩。
顺便诚心建议一下:像这样的老女孩,就应该找那个街边卖唱的胖子那样,无论什么时候都会陪着自己的,真诚地真心地欣赏自己的人!
4 ) 面对选择 不要将就
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一成不变的现状使人心安,勇敢决择或许是柳暗花明。家暴就是面临抉择的典型例子。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就是这样摧毁了他的家庭,像大多数家暴案例一样,他的妻子为他的所作所为找借口找台阶,忍到不能忍才去离婚。这样“沉默的羔羊”安于现状,不仅使她自己身心俱疲,还令她的孩子留有阴影。生活替他做出了决定,将就是不行的。如今离婚后的她不也过的很好吗?
不将就是战胜心中胆怯的行为。做自己,不为现世所束缚,不为将来所迷惘。做自己,爱你所爱,坚持自己的底线。
没有那个人会像你自己一样陪伴你一生,无论风霜雨雪,无论阴晴圆缺。不将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在你反省自己时,事事都尽力了,心中无悔便是最好的尊重。
还有不管你的选择是如何,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命,太阳会照常升起,而我们不要害怕幸福来得太迟,那些还没经历过的美好,无数多的可能性会在你选择死亡的时候结束。
So,turnthepagemaybewe’llfindabrandnewending.(所以,翻开这一页,我们可能会有崭新的结局)Weallareloststars,buttryingtolightupthedark.(我们都是迷失的星星,却试图照亮黑夜)
5 ) Begin Again
遗憾上海电影节未能去看这部片子 未能在电影院一睹其风采 这片的译名绝对和三傻是一个级别的 看了所有的译名觉得都过稀松平常不能真正的提炼这部片子的精华 视听盛宴四个字来形容有点过分了 必须要承认的是视觉的方面稍显薄弱了点 酣畅淋漓最到位 真的真的好喜欢每一首插曲
影片主要讲述一个英国女孩为了男朋友的音乐梦想抛弃一切来到纽约 在被三后最落魄的时候遇到赏识的经纪人 开启的一段难忘的音乐之旅的故事
电影的前半小时基本是在讲男女主人公的相遇 以男主角的角度 女主角的角度 路人的角度 开场独特 却不显得冗杂 恰如其分的将两人之间的基本故事线勾画出来 意外的喜欢这种拍摄手法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由歌曲构筑起的电影 几首不同风格的歌曲贯穿其中 英文歌听的不多 但这片的每一首感觉都可以收录歌单 每一首插曲开始的时候都是惊喜 结束的时候便是期待
可能音乐人的感情真的是细腻敏感的 门外汉也就听旋律 看歌词 于是乎女主哭的两场戏看下来也是真的废脑筋 第一个镜头是男友从LA回来后放的一首歌《A Higher Place》第一遍没注意歌词 所以女主打脸的时候感觉很莫名 后来看看歌词感觉也可以理解了 去LA不是思念女主 而是take me to another space 引申义可以这么理解吗??如果第一首歌可以靠歌词来理解 那么第二首我就真的捉急了电影最后结尾的《lost stars》 开始唱歌时二人互动人好 为什么女主突然眼神就变了 接着镜头扫过下面的迷妹 女主含泪离开 想不通啊。。。是觉得回不去了?喜欢大叔?还是真的成全男友去A Higher Place?
6 ) 没有地方比这里,更适合Begin Again
Angelika
并不是客观的分数,仔细一想故事也只是老调重弹。但旧瓶装新酒,还是纽约这一杯,不得不柔软起来。
原声没有Once来的喜欢,有点甜腻虚浮,但想想却和纽约搭配的刚刚好。
没有北欧的冷峻,又有那么一点孤独,没有伦敦的傲娇,又有那么一点倔强。但这里的孤独倔强都是恰到好处。来去匆匆的New Yorker并不为谁停留,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就是最好的陪伴。
RU刚刚做过展览的Abrons Arts Center,gallery外的台阶变成了片中的学校;Washington Sq Park的白门下,十几分钟前走过时,买的街头音乐家CD还在脚边的纸袋里;晚归时分,午夜空荡荡的车厢,带着耳机看Homeless睡在不远的地方;Union Sq的单车少年,横冲直撞;Central Park的长椅,Lower East Side的少年和窄巷,Brooklyn Bridge望去,叫人错觉一切梦想都触手可及的壮阔天际线...
就是这些,都在心上笃笃敲着。【Like a fucking mind reader】虽然是鸡汤了一些的调子,但人人都喜欢鸡汤,偶尔来一点,暖心暖身。
想见的人就去见,该走的时候就要走。没有地方比这里,更适合Begin Again。
现代都市小清新,在纽约的各个角落讲故事。捕捉城市的声音这想法好棒啊,真希望乐队的段落能再多一点,看不够。当然,相比《曾经》,这部被打磨得更加美国化了,很多棱角没有了。而且曾经的歌也更好听一些……另外,KK的衣服都特别好看!!
电影给4星,歌曲加一星。原声带真的是要进入本年度最佳电影原声候选了。
一部好听的电影,来自《曾经》导演新作。由音乐串起来的电影,音乐密布全片,角色的快乐、难过、愤怒、释放,所有表达感情的方法都是音乐。由于原声非常好听,观众也很接受。影片关于一群音乐文青如何用他们的独立音乐对抗世界,虽然很理想主义,但愿望是美好。音乐从心开始。
城市和音乐真的是一拍即合的恋人,听着音乐走路都有风。治愈系电影,放空心情后奈特莉的血盆大口都不那么讨厌了。 PS一定要给译名“歌曲改变人生”点赞,6个字完全提炼出了电影本身。
无论从故事、表演还是音乐上,都明显超越了7年前的Once,说不如的无非是出于怀旧罢了。Keira Knightley的唱功是唯一的短板。OST必入。
Keira Knightley的衣服真好看,穿出一种闲闲的、不用力过猛的精致。平胸果然是王道,轻盈、削薄、纤细…像未发育起来的小女生,又像清秀版的小男生。只要不用那著名的下巴颏演戏,KK也不是很讨厌嘛。Mark Ruffalo这只卷毛,每次出来我都想让女猪脚跟他滚床单否则不能尽兴究竟是什么心理。
女主太effortless chic
我知道它不完美。我知道爱上和音乐生活的人是什么感觉,也记得他开始给其他女人写歌时,是什么感觉。KK比我想的好太多。Mark和Adam是两个阶段,别做谁的fucking缪斯,记住这一刻就够了。分享歌单踩街曾是我年轻时的恋爱法则,现在都不再重要,想到这,又哭了出来。Mark演的特别好,我爱每一个瞬间。
好喜欢这个很绿茶但一点儿都不婊的故事。
奈特莉在教育少女方面颇有天赋“dont let him think you are easy”
#SIFF# 对不起Mark叔太adorable了我满脑子都是“啊啊啊啊啊”,在天台弹贝斯的地方啊啊啊啊啊啊啊站在镜头边缘我也只看见他啊!歌非常非常好(反正歌一好我就会冲动给高分别理我)!情节不像once那么散,城市环境音的想法很有趣+乐队成员间的dynamics酷毙了!
超爱KK!马尾超可爱,穿衣风格也超赞,唱歌也挺好听,Like a Fool最好听,还有敏锐的洞察力!求传授!以城市为背景音想法很棒,听得我燃起了音乐魂。男女主之间朦胧的感情处理地也很好,更多的是惺惺相惜吧。最后居然被骚当的Lost Stars戳哭了,还有可怜的小眼神儿。坚持做纯粹的音乐还是大众的音乐?
电影院里坐我前面的男子,每当音乐响起时,都会打开QQ音乐的曲目识别,我很想告诉他,你每一次搜到的歌,都收录在同一本原声带里
看得几次想走,但有些片段又让人能看下去。这片跟醉乡民谣的差别在于,这个是真小清新,那个是扮小清新。这个貌似痛苦其实不过生活调剂,那个貌似自由其实苦不堪言。
你看,有太多东西比性更有凝聚力。
Keira Knightley 不会唱歌但随时准备着热泪盈眶,Mark Ruffalo 依旧在演情绪不稳定的中年男子。还要忍耐 Adam Lambert 粗糙的演技和俗烂的歌曲表演。用音乐做幌子就可以煽成这样了?白眼翻到天上去。
好听、好看的小清新。最棒的是两人没上床,连个吻都没有。
通过一首歌就听出男友出轨,恋爱中的人果然个个心思细腻如神探。几场街演好喜欢,詹胖子好萌。KK大概只有听歌声才像个妹子,说话时的血盆大口能忍就忍了,但唱歌时候注意一下表情管理啊【笑cry
“我之所以爱音乐,是因为它让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充满了意义。生活里的很多细节,因为有了音乐而变成闪亮的珍珠” 8年后再续《曾经》,没有狗血的大情小爱,所有故事就跟每个人的普通日常一样,平淡自然,水到渠成,不拘谨,也不奢望,他们单纯因为音乐而在一起。
延续once但不如前作,一场独立音乐人的梦想YY。用录专辑串故事,用歌曲串电影,独立音乐与独立电影相辅相成。用倒霉制作人被音乐拯救开篇,作用鲜明。醉酒状态下对幻想的伴奏、跟随耳机扫街两场戏很吸引人。但剧情全随歌曲烘托推动,正如片中台词:再无聊的场景也会因音乐变为璀璨珍珠。